在今年(85年)十月十六日、三十日、十一月六日,吳姥舉辦了一個「風雲辯色」的活動。邀請了吳美慧老師(僑委會海外華僑巡迴講師、教師天地主編)來教我們有關辯論的技巧和意義。說起吳美慧老師,人雖長得矮(比周岳廷還矮),但她的辯論技術可是一流的呢!(連吳姥也自嘆不如)在這三次上課中,吳美慧老師傳授給我們許多辯論的知識:
Ⅰ.意義:辯論的「辯」,是由兩個「辛」在兩旁,及一個「言」組成的。意思就是兩個辯士(辯論者)在兩旁,辛苦激烈的對話。
Ⅱ.種類:分為舊式辯論、新式辯論、國會式辯論:
1.舊式辯論:純粹的「各說各話」,沒有質詢,沒有交鋒,相當無趣。
2.新式辯論:為奧瑞岡式,多了質詢,有了捉對廝殺的樂趣。這也是我們這次要介紹的辯論方式。
3.國會式辯論:相當恐怖,要三個一起上。但三個之中表現弱的會被盯,會一直被叫起來回答。
Ⅲ.準備工作:在辯論之前,應徹底且充份的準備資料。但資料要有可信度、要新、調查人數要多。
Ⅳ.辯論技巧:A.申論:在短短三分鐘的申論內,是你唯一發表你的論點的機會。以下是幾個常用的技巧:
1.訴諸群眾:利用在場的觀眾做為調查資料的對象,或是向在場的觀眾表達自己的意見,以博得在場的觀眾的贊同。
2.訴諸情感:把自己的感受向大眾表達,增加說服力。
3.訴諸數據:把自己蒐集的數據告知大眾,增加說服力、可信度。
4.引 證 法:提出實例,增加說服力、可信度。
5.反 問 法:提出問題反問對方,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以攻擊代替防禦。
6.詭 辯 法:明知辯不過對方,卻以高明的語言技巧化解、轉圜。
7.矛 盾 法:抓出相互矛盾的地方來說。
8.笑 果:利用些許的幽默,來打破沉悶氣氛(可加分)。
9.類 比:拿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事物做例子,將其特點與論題內容相同的地方挑出來,使其覺得不謀而合,可增加說服力。
10.言 詞:論述時,若沒把握,應用「不一定」,不要用「絕對、堅決、完全、非常」等詞,以免自畫範圍,越畫越小。還有,題目裡有「統一」這個詞,其定義是指強制全部用,內容一樣。「全面」則是有能力才做,內容可大同小異。此外,重要的是要有氣勢,才能增加說服力、可信度。
B.質詢:把對方論點的缺陷轉化成問題,在質詢時將其提出。以下是幾個常用的技巧:
1.兩分法:只以「是」或「不是」來讓對方回答,為最普遍、省時的方法。
2.類 比:拿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事物做例子,將其特點與論題內容相同的地方挑出來,質詢時慢慢的一層層的問,以得到問方所希望獲得的答案。
3.不知道:被質詢者真的不知道答案時,要說:「對不起我不知道。」不要亂猜。
4.重講:被質詢者聽不清楚時,要說:「對不起,可否再重述一次。」不能反質詢。
( 註一:反質詢: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犯規,就是進行質詢時,被質詢者詢問質詢者問題。 註二:咄咄逼人:這是女性辯士禁用的方法,這樣會扣風度分數。)
C.結辯:在三辯講完時,會抽籤,決定結辯的先後。這時只能講自己及對方的論點,不能再提出新論點。 以上是辯論的技巧,主要是以誠為主。還有,要了解對方的語言,組合自己的語言;適可而止;狠、穩、準;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並察顏觀色,才能百戰百勝。
Ⅴ.人物:辯論者就稱為辯士。正、反方都有三個人。一辯是中心,他應有演講技巧。要講全部論點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。同時正方一辯也要為己方畫好題目範圍。二辯講剩下的或三分之一。三辯則以對方的論點反駁。結辯則只能講自己、對方的論點,不能舉出新論點。
正一 -------- 反二
正二 -------- 反三
正三 -------- 反一
Ⅵ.畫範圍:正一要畫範圍,也就是為題目下定義。若題目是問句,則他可選擇贊成是否。若沒有講,則為反一下定義。
Ⅶ.辯士條件:身為一個辯士,應有演講技巧、機智、幽默、勤勞、不頑固、有風度、臺風好、口齒清楚、不理不直氣更壯、以誠為主、不泥鰍、不狡黠、富組織能力、團隊精神等。吳老師除了講解之外,也讓我們實際辯論。我每次總是和李浩湊在一塊兒,不是我反二,他正一,就是他反二,我正一。他高超的辯論技巧,使我難堪,常被他砍得很慘。不過,也由於和這強敵交鋒的結果,使得我的辯論技術突飛猛進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些又甘又苦的回憶,陪我又上了一課。現在我終於深切體悟辯論的「辯」的含義:兩個「辛」及一個「言」,意思就是兩個辯士在兩旁,「辛苦」而「激烈」的對話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