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歡喜談

訪問杏林子─劉俠

訪問杏林子 | 訪問其他人物 | 訪後感想

訪問人物:杏林子─劉俠劉阿姨
訪問時間:90年10月24日
訪問稿作者:張笠聲、廖予昊

大家口沫橫飛,紛紛發表意見

Q:我們閱讀了您寫過很多各式各樣的作品,請問您最喜歡哪一種文體?為什麼?
A:其實每一種文體都有它不同的創作方式,我比較喜歡的是劇本,劇本是一種綜合藝術,它比較困難的是要用到演員、導演等很多不同的專業,要配合在一起,但是因為劇本是比較少人會去看的,所以這就是它困難的部分。

Q:請問您最喜歡自己的哪一本作品?為什麼?
A:對一個作者來說,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,寫得好或不好是另一回事,當然都有感情放在裡面,所以都喜歡,當然有一些是感情比較不一樣的,像是北極第一家、阿丹老爸等,都是感情放得比較多的。

Q:請問在您的一生中,除了父親以外,誰對您的影響很大?
A:媽媽,她定了許多規矩,我大約4、5歲的時候,就要開始跟姊姊分擔家事,早上起床也自己起來,客人來了也要端茶。媽媽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,所以對我的影響也很大。

Q:請問您,在生命中有沒有遇到一位對您影響比較大的老師?
A:我不能在一間小學持續性的受教育。我在小時候,因為戰亂的關係,一間學校讀不了多久就會換另一個學校,到臺灣後也是換了好幾間學校。所以沒有和老師有比較長久的師生關係。
  但是在我的生命中,有一位老師,其實也並不算是我正式的老師,但是他對我文學的啟蒙有很大的影響,平常我都叫他沈大哥。我在13歲生病的時候,全家搬到鄉下去,我因為不能上學和出去玩而感到很消沈。媽媽看到我很難過,就去借書給我看,因為我只有在看書的時候會忘掉這些事。家裡的書看完了就到鄰居家借,鄰居家借完了就到處去找書。後來我父親認識了一位在圖書室工作,當時滿年輕的朋友。因為借書很方便,所以我父親下班後,他就包一包書帶回來給我,所以我在那時讀了許多中外的文學名著。我以前看書都是消遣性的,所以什麼亂七八糟的書我都看,看了也沒有頭緒,純粹是打發時間,讓我不要想東想西就好。沈大哥在包書給我的時候,都會 附上一張紙條,說你看完這本書後說說你的心得,覺得這本書有什麼特色,好不好,好在哪裡?因為他要借書給我,我總要給他一點交代,這讓我思考書中的內容,於是我就從消遣性的讀書,慢慢轉變成一種欣賞式的讀書。

Q:如果,您看到和您一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重度殘障的人,  您會如何對待他或鼓勵他?
A:我有時候會罵他一頓。因為有時候有些身心障礙的朋友,可能家庭環境的關係,會造成依賴性,或者比較有惰性。通常,父母或朋友講他呀,都不容易相信,因為他們認為,你們又沒有生過病,怎麼會知道生病的痛苦,他只會在那裡唱高調,那我講的話他們比較容易接受進去。

Q:請問您一生中,有沒有最遺憾的事情?
A:沒有做媽媽。因為我想,身為一個女性,我其實不是老古板的父母,在我來說,我覺得,一位女性,上帝給她一個特權,是讓她可以做母親,沒有去經驗過,是很可惜的。

Q:請問您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時候,第一個想法是什麼?
A:其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的,是病很久之後才知道這個病叫做類風濕。在之前,關節發炎在痛,東檢查西檢查,可是都找不出原因來。我有一本書叫做「杏林小記」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?裡面有一篇說我是現代神農氏,不知道試驗了多少藥。在之前其實都不知道。知道之後也不知道它的厲害,因為當時也沒有 人知道什麼是類風濕,然後覺得好像沒什麼大不了。那時候真 的沒有感受到它的厲害性。

Q:請問您得了非特異性大腸潰瘍時,那種感覺如何?
A:那個很辛苦,因為那時整個大腸有十多個地方潰瘍,幾乎都要穿孔。那時有三個月的時間一口東西都不能吃,完全靠打點滴。因為營養差到整個手腳都爛掉了。然後一開始可以吃東西後,從吃一口米飯開始,慢慢的加慢慢的加,一吃不對就要重來,真的非常辛苦。

Q:請問您的生日是幾月幾號?
A:非常偉大的、非常敏感,而且和政治有關……沒錯,就是二月二十八日。

Q:請問您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後,造成您生活上的哪些不便?
A:幾乎所有的事都要別人來幫忙,除了說話不用,思想不用,其他全都要別人幫忙。像穿衣服啦、洗手啦、早上洗臉漱口啦、甚至晚上也要戴呼吸器才能睡覺。因為我下巴萎縮,所以會壓迫到我的氣管,造成呼吸的問題,所以我躺下去一定要戴呼吸器。像現在講話就有點氣喘,因為氣不夠。

Q:請問您最近有沒有要出新書?
A:有,每天都在寫。有一本書我是已經寫好了,可是那位畫家還在那裡慢慢畫,我寫了一本好玩的,有關貓的書,這隻貓的名字叫「巧比」,書名就叫「好小子巧比」,巧比是那位畫家的寵物,牠有一次鬧脾氣呀,貓也很有個性喔,他那次鬧脾氣,一氣之下,就從他們家陽臺跳到隔壁大樓的屋頂上,他家是十二樓,那隔壁大樓是七樓,中間還有防火巷。牠從十二樓陽臺跳到對面大樓,然後卡在對面大樓的通風口裡,然後一卡卡了三個禮拜,竟然也沒死,真是九命怪貓。我後來就把它故事化,寫了一本書出來。真的很好看,很好玩。

Q:我曾經看過您編的一本叫做『為什麼我沒有自殺』的書,請問您個人對死的看法是如何?
A:其實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,不管你願不願意,不管你喜不喜歡,你都要去面對它。我覺得,當你在臨走的那一剎那,如果你有機會回頭來想的話,你這一生有沒有遺憾?有沒有盡心好好過?不是說我這一生要做大事業,也不一定說我一定要賺到很多錢,而是我這一生有沒有盡心好好過?當我死的時候,如果我覺得我已經盡心的話,就可以沒有遺憾的走。

Q:請問您是不是很喜歡「人」
A:當然喜歡啦!你不喜歡嗎?是不是有些人很討厭?的確有些人很討厭啦。那就是給你一個觀察的機會啦!其實上帝造人,每個人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,有時候我們不是很了解對方的時候,像說這個人怎麼那麼討厭?我想有些同學,就是那麼討人厭,但是如果你去了解他的一些背景,有一些孩子他的反應是,因為他需要別人的注意,他需要別人的關心。你可以從人的行為當中,去觀察他為什麼會這樣,這當中的趣味就很多。

Q:那您除了人以外,有沒有最喜歡的動物?
A:鳥。我常常可以聽到山上有很多鳥叫,白頭翁啊,畫眉鳥啦,春天的鳥叫聲都很好聽。

Q:那您有沒有喜歡收集古董?或者說藝術品?
A:我沒有這個能力,這個很需要財力來支持,也很需要時間、精力去投入的。那欣賞就比較好,不一定說你一定要擁有。欣賞可以到藝術館啦,或者參觀一些展覽,不一定要擁有。

Q:請問您出門都是為了什麼?
A:有時是開會,有時是和朋友見面,有時出去玩,現在越來越少了,最常去的就是醫院了。

Q:我想請教一下劉阿姨,我在班上大概有四分之三的人,都把我看成和他們一樣。可是有些人很奇怪,所以要特別把我的身份抬高,借機找我去做一些困難的事,像是說教全班講理都講不通的人。好像是在借用別人能力來完成他們應該做的事。如果,您身邊有一些這樣子的人,您會怎麼做?
A:其實我想,他有時候不一定是說利用你,可能他很佩服你,只是他解決不了的話要你去幫忙解決。所以你要先了解一下他真正的用心,如果他真的要利用你,你能做件好事,也很好。而,如果你真的不願意去做的話,你就很坦率的說,對不起,請你自己去做。這都是一些解決的方法。

Q:聽說您以前常常欺負您姐姐,那您生病後,她有沒有以牙還牙還給你?
A:沒錯,她是有還給我。後來等到她上大學之後,因為要住校,所以不是天天在一起。大概也是長大了,不再當小孩子了,等到她走的時候就很捨不得。其實小時候我不是常常欺負她,只是偶爾啦。媽媽很少讓我們出去玩,我要出去一定要帶著她,因為她比較安靜,不喜歡出去。通常就是我和她玩在一起。她制伏我最大的一個本領就是不理我,因為我從小好動,所以不理我我就很慘。這時候就會氣她,想辦法設計她。

Q:請問您有沒有喜歡看的電視?
A:我比較喜歡看長片。然後有些節目很好看,比方說,有一個電視臺叫新知,它有很多像是人物誌,報導古今中外各國有名人物,從他的出生到成功,這個我很喜歡看。還有就是探索頻道,禮拜四到禮拜六都有一個節目叫做醫學判案,我也很喜歡看。

Q:請問您最引以為傲的事是什麼?
A:我有一個好家庭。我覺得這個家庭最好的就是,他們對我的教育很好。有些身心障礙的朋友,父母可能會有兩極化的反應。有些會把孩子養得有依賴性,而有的家庭卻覺得有這樣的小孩,父母覺得羞恥,會歧視他。兩極化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。我覺得我的家庭對我的教養方式是非常好的。

Q:請問您有沒有最欣賞的人?
A:很多人都可以讓你去欣賞,因為每一個人都像一本書,就算他很差很差的話,他也可以讓你引以為鏡,讓你知道,他所犯的毛病我們不要去犯。不論是怎樣的人,都可以讓你得到學習和啟發。

Q:請問您喜歡大自然嗎?
A:當然。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和人一樣,沒有一刻是完全相同的,養成觀察的習慣,就能讓你的人生比較不一樣。

Q:請問您個人認為您是一個怎麼樣的人?
A:我的好奇心比較重,而且喜歡獨來獨往,小時候不喜歡受到限制,最喜歡到處出去走走。

Q:請問您最喜歡您去過的哪一個國家?
A:馬來西亞我滿喜歡的,因為我在那邊的讀者滿多的,他們對我很熱情,上次去的時候,他們還煮雞湯給我吃,所以我滿喜歡的。新加坡我比較不喜歡,因為新加坡的人冷冷的,一下機場就一堆人警告你不可以那樣不可以那樣,好可怕,整個機場看不到一張笑臉。

感想:
       這趟訪問大家都獲益良多,不但一窺杏林子的真面目,也得到許多寶貴的知識, 了解杏林子的生活,還訓練了我們寫筆記、轉譯逐字稿的能力。
       聽錄音帶時,雖然有些地方聽不清楚,可是憑著記憶,終於一字字打出這些稿子。練了不少打字功力,也好累,不過打出來後很有成就感呢。
        這件工作很有趣,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多多練習,熟能生巧,可以學個特長,以後再也不會被稿子難倒了!

1、2、3,笑一個!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