毽 子
準備踢毽子時,毽子應放在掌縫上,用手掌托住。毽子若掉在地上,應該用中指、食指夾住毛管,拿起來輕輕向上一摔,再用掌心接住。踢毽子的時候,兩眼要注視毽子的上下,毽子丟起來時不可太高或太低。
踢毽子可分為「大武」和「小武」兩類。踢左腳著地,右腳由內彎向上踢。單腳踢兒可以演變很多花式,其中最有趣的是「十字經」:一手心、二手背、三酒盅、四佛手、五牙筷、六拳頭、七上肩、八上臉、九穿針、十搖頭。
●拐:踢時一腳著地支持體重,一腳外拐向上踢,著點在外鞋幫上。
●膝踢:用一腳的膝蓋向上踢,毽子的著點在膝頭上。
●提:就是用鞋面踢起毽子,踢時膝蓋彎曲,小腿垂直,足尖向前,毽子的著點在鞋面。
●豆:是以足尖的彈力輕輕向上一彈,毽子的著點在鞋頭上。
●蹬:是利用接物的原理,使毽子平穩的落在鞋面上,當腳面接觸到毽子時,腳要順勢向下,將毽子接住。
下面要介紹「大武」的基本動作。
●勾:踢時一腳在前,另一腳在後,後腳向上彎踢,踢時要注意身體稍向前傾,毽子的著點在後腳的內鞋幫上。
●跳:跳與勾的踢法差不多,所不同的是跳必須雙腳同時離地跳躍。踢時,兩臂向上揮動,使身體保持平衡,身體下落時,以腳掌著地。
●蹺:蹺也是跳起來踢,但蹺是雙腳同時著地,前腳挺直不必著地,後腳也挺直,從內側向上彎踢。
●跪:踢時右腿彎曲成跪形,附於左腿上,當毽子落下時,左腳立即由內側向上彎踢,著點仍在內鞋幫上,這個花式初學比較困難,但稍加練習,馬上可以做。
●踩兒:踩兒是右腳踩著左腳,當毽子落下時,兩腳隨即跳起,在空中右腿彎曲,腳底踩在左腿的腿彎兒上,身體下落時,兩腳必須迅速還原,不然就來不及再踢了。
● 蹦兒:兩腳靠攏站齊,腳尖向前,腳與腳之間,盡量靠緊而無縫隙,身體略向前傾,兩腳向上彈起毽子,著點在腳面中央。繼續再踢,身體下落時, 兩腳迅速分開還原,跳起時兩腳在空中並攏,隨時注意調整自己身體的 重心。
●剪:踢時身體向前傾,腳面平直,兩腿交叉如剪,一腳放在另一腳下,上腿下壓,下腿上挺,由足尖將毽子向上彈出。
●扣:踢時以右手拿毽子,放在身體右前方膝蓋旁,身體稍向前傾,當毽子落下時,右腳立即向外跨過,毽子並著地,左腳立即由內向上彎踢。
●躍:兩腿分開騰躍,毽子踢在鞋幫上。
●轉:就是踢一次,身體轉一圈,踢法與單腳踢相同。轉的時候,必須一腳原定點轉,以免毽子重心不穩。
踢毽子若能將諸種基本動作練得熟練,就可以按照個人的創意,來自創動作及變化花樣。踢毽子真是值得每個人來學習的民俗體育活動。